2025年,加拿大移民体系迎来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改革。此次调整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足以重塑整个移民格局。从永久居民配额、临时居民人数上限,到省提名项目(PNP)、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留学生与配偶政策,再到试点项目、工签制度与政治方向,几乎无一幸免。对于有意通过学习、就业、家庭团聚等路径实现加拿大移民的人士而言,2025年将是关键的“转向之年”。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本轮政策更新的八大核心变化,进行系统梳理与专业解读。
一、移民战略全面收缩:境内优先成定局
加拿大联邦政府在最新移民战略中,首次明确“控量发展”导向:
这意味着,未来移民名额将优先向已经“落地”加拿大的群体倾斜。对于仍在境外观望者而言,透过学签或工签先行登陆,已成为一种更具战略性的路径选择。
二、省提名(PNP)系统剧变:EOI机制取代传统申请
省提名项目一向是“曲线救国”式移民路径的热门选择,但2025年起,这条路径变得更具挑战:
建议有意通过PNP路径申请者,需提前规划,重点聚焦紧缺职业,并密切关注各省提名窗口的动态。
三、快速通道机制调整:CRS打分体系重新洗牌
快速通道系统也迎来重大变革,自2025年3月起:
1、“安排就业”将不再为申请者加分,导致持工签者优势明显下降;
2、新增优先类别:教育类人才;
3、STEM职业减少19项,技工类增加19项,职业分布发生结构性调整;
4、未来选拔重点:法语强者、熟练技工、医疗及社会服务专业人士。
这意味着,仅靠雇主offer将无法再“捷径通行”,申请者需重新审视自身的语言、技能与职业匹配度。

四、新兴试点项目浮出水面:机会短暂,需快准狠
试点移民路径依然是低门槛、高效率的典型代表,但竞争激烈、名额有限:
这类项目的特点是“窗口期短、周期快”,适合条件匹配者主动出击、快速递交。
五、留学生与配偶移民路径收紧:不再“默认通行”
2025年起,加拿大政府对国际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移民路径进行了大幅压缩:
1、学签年度配额设置为55万份,实际批准仅约43.7万份;
2、PAL制度全面实施,即使硕博也需申请“省级学习许可配额”;
3、PGWP(毕业工签)合规项目增加119个、删除178个;
4、配偶开放工签(OWP)仅限特定专业或研究型学位的伴侣;
5、转学将触发学签重新申请。
这表明,留学不再是“万能跳板”,从选校、选专业,到配偶安排,都需统筹考量并预留备选方案。
六、工作签证政策调整:建筑行业成为“移民风口”
2025年,围绕就业与居留的政策正在朝更灵活、务实的方向调整:
加拿大当前深陷住房危机,政府急需大量建筑相关人才,相关从业者可视此为关键“移民通道”。
七、家庭团聚与法律变更:细节调整影响深远
政策层面亦针对家庭团聚路径与法律程序做出优化:
1、父母祖父母担保(PGP)配额提高至25,000份;
2、超级签证保险公司扩大至部分海外机构;
3、司法审查时限延长至75天,有利于申请人准备抗辩材料;
4、维持身份新规上路,对不符合条件的重新申请者不再自动延续合法身份。
同时,《C-3血统公民法案》放宽海外出生公民资格,《C-2庇护改革法案》则加大对非法入境庇护者的限制。
八、政治层面变动:移民战略回归“经济现实主义”
新任总理马克·卡尼上台后,移民政策核心转向“经济导向型移民”:
1、移民总量控制,目标回到疫情前水平;
2、政策重点转向境内申请人;
3、减少对低技能外籍劳工的依赖。
此外,一年内更换两位移民部长,虽增加执行端灵活性,但也带来更高的不确定性与政策波动风险。
从这轮改革可以看出,加拿大移民政策正逐步回归“选择性吸纳”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传统路径如学签+工签、雇主担保的确定性在下降,而境内申请、语言能力、紧缺职业背景的重要性正在迅速上升。不妨将“先落地再规划”作为新策略主轴,提前踩准方向,才能在这轮大洗牌中脱颖而出,稳稳通往PR之路。
« 上一篇 加拿大移民周期最新出炉,最短5个月,最长或需等待5年2025-07-01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