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投资换护照”模式的审视愈发严格,马耳他顺势而为,宣布终止长期执行的投资入籍计划,转而推动全新的“特殊贡献入籍法案”,以回应欧盟法院的裁决并重塑其公民身份体系。该法案不仅取消了固定的经济门槛和中介代理制度,还通过制度设计更加聚焦“人才价值”与“国家利益”的融合,标志着马耳他国籍政策从资本导向向价值导向的重大转型。
1、立法更新:快速通道法案应势而生
2025年第140号法律公告于近期由马耳他议会加速推进,在一次议会会议中完成了二读及委员会审议,预计在总统签署后即可正式生效。该法案将全面替代先前的“个人投资者计划(IIP)”与“马耳他卓越投资入籍计划(MEIN)”,并构建一个以“贡献”而非“资本”为核心的公民身份授予框架。
新法案最大特点之一,是废除所有关于“投资者”的表述,并终止代理机构的参与,转而由马耳他社区局(Community Malta Agency)直接受理申请,确保过程的合规性与透明性。

2、拓展资格定义:从资本投资到“特殊贡献”
新框架对申请人资格进行重新定义与扩展,特别是在第10(9)条中明确指出,“特殊服务”或“特殊贡献”涵盖的群体包括科学家、艺术家、体育人才、技术专家、慈善家、企业家等一系列能够对国家带来积极影响的高价值个体。
这一调整背后的逻辑清晰:不再以金钱数量为评估标准,而是通过申请人能否在创新、就业、科研、文化等领域为马耳他带来实质价值来进行审核。法案赋予部长以个案评估权,确保政策的灵活性与战略导向。
3、程序与审查:酌情审批转向制度化评估
在审批流程方面,修订案将原有的“咨询机制”升级为更具权威的“推荐机制”。由专业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背景、拟贡献领域进行评估,必要时须组织面试,并征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最终尽管决定权仍归部长,但必须以委员会的正式推荐为依据。
马耳他移民行业专家指出,这种多层次、专业化的尽职调查流程,体现出国家对申请人长期价值与政策契合度的高度重视,预示着政府未来在公民身份授予上的更高门槛与更强监管。
4、删除金额门槛:从“付款换护照”到“价值换身份”
修订案明确取消了所有关于固定支付金额的规定。马耳他事务部长Byron Camilleri表示:“马耳他公民身份的授予,不再与任何一笔具体支付绑定。”
换言之,申请人需通过书面提案,明确其所能带来的“特殊贡献”,申请材料的构建质量将成为关键。与此同步,所有原有持牌中介机构的角色被全面取消,最大限度降低商业化与道德风险。
5、引入正式申诉机制:确保程序正义
为进一步完善法案执行的合法性,马耳他设立了公民身份监管机构,并赋予其独立调查权。根据第25A条,申请人如因“特殊贡献”入籍被拒,可通过该机构提出申诉,调查结论将提交部长参考。尽管最终裁决权依然由部长掌握,但制度已纳入更具制衡性质的程序。
6、血缘与收养入籍规则同步修订
法案同步调整了血缘与收养相关的国籍资格。血缘入籍的时限从原先的2007年、2010年延长至2028年,旨在回应侨民社群诉求。对于收养入籍的处理也更为细致:18岁以下在2020年8月1日之后收养的未成年人将视为申请人子女,具备国籍资格;而成年收养者则不再自动获得入籍权。
7、高效立法推进:共识之下的制度转轨
本次法案推进速度空前。7月16日政府发布正式文本,7月23日即完成二读与委员会审议,反映出在遵守欧盟规定方面,马耳他朝野形成广泛共识。虽然反对党曾建议将最终决定权交由总统以增强中立性,但政府坚持由部长裁定,以避免公民身份授予沦为宪政争议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明确区分新旧制度——未在旧制度下完成审批的案件将作废,不自动转入新机制。已授予身份者的公民资格依旧有效,并受原制度保护。为保障透明度,政府将继续公布入籍名单。
马耳他贡献入籍法案的推出,不仅是对欧盟法律的回应,更体现出该国主动进行制度性调整的战略决心。从以金额为核心的投资路径转向以社会价值和国家利益为导向的评估体系,这一转型为全球其他依赖投资入籍计划的国家提供了重要样本。对有意移民的高净值人群而言,未来的重点将不再是“出资多少”,而是“贡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