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份总统公告,要求部分H-1B申请须缴纳高达10万美元额外费用。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引爆舆论,不仅因金额之高令人瞠目结舌,更因为政策条文含混不清,引发了申请人、雇主以及移民律师群体的极大困惑。短短几日内,白宫、移民局(USCIS)和劳工部的多次澄清,仍未能彻底平息外界的疑问。本文将从政策适用范围、潜在豁免条件、最新实务案例、以及未来走向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新政适用范围:境内与境外的“分水岭”
根据公告原文与移民局在9月21日发布的“H-1B FAQ”,当前较为明确的共识是:
1、需要缴纳10万美元的情形
受益人在境外提交的新H-1B申请(包括未来2026年3月的抽签类H-1B),以及在境外递交petition后办理签证入境的情形。
2、不受影响的情形
若申请在美国境内提交,包括H-1B的transfer、延期、amendment,甚至明年的抽签类申请,均不在本次收费范围之内。
换句话说,判断是否适用新政的关键在于“申请地点”。境内递交相对安全,境外递交可能触发10万美元门槛。不过,这一原则也有例外:若申请人以B-1、B-2等临时身份入境,再境内转换为H-1B,仍可能面临争议。
二、豁免机制:国家利益与安全考量
公告同时设置了豁免条款,即若申请人属于“美国国家利益相关岗位”,且“不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福祉构成威胁”,则可免于缴纳10万美元。
这一条款的实务意义在于:
然而,目前相关定义尚不明确,预计仍需等待移民局与劳工部的进一步执行细则。
三、实务案例:政策执行初见端倪
尽管外界争议不断,但首批案例为申请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信心:
这两则案例验证了政策解读中的核心逻辑:新政不追溯既往,不影响9月21日前已提交的petition及现有H-1B持有人。
四、未来变数:法律挑战与工资标准改革
1. 法律挑战风险
不少法律界人士认为,该政策存在明显的合宪性和合法性争议,极可能在司法程序中遭遇挑战。若法院裁定政策无效,10万美元附加费用或将无法长久执行。
2. 工资标准改革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告中要求劳工部重启对H-1B现行工资标准(Prevailing Wage)的改革。参考2021年1月曾短暂公布的版本,四个工资等级的百分位数从原本的17%、34%、50%、67%大幅提升至35%、53%、72%、90%。
若该标准执行,意味着H-1B受益人必须达到更高的薪资门槛,才能获得资格。这将显著压缩低薪岗位的空间,几乎彻底改变H-1B作为“抽签游戏”的格局。
五、潜在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积极角度看,新政若得以长期执行,将抑制部分印度ICC公司大规模占用配额,有助于普通国际留学生提升中签率。
然而,若工资标准改革同步落地,H-1B将从过去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对于高净值家庭与海外教育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在未来规划子女留学与就业路径时,必须提前准备更具竞争力的职业方向与薪资谈判能力。
“H-1B加收10万美元新政”的出台,既是一次政策震荡,也是美国移民制度“择优导向”趋势的延续。对于正在考虑赴美发展的群体而言,当下最务实的策略是:密切关注官方执行细则、结合个人背景评估影响、并提前规划替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