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3月1日起,香港特别行政区重新开放了暂停近十年的“香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新政一经公布,立即在全球高净值人群中引发热烈反响。其中,除了总额高达3000万港币的投资门槛引发关注外,最为投资人密切关注的一项新要求,便是其中300万港币须专款投入政府指定的创新科技企业或基金。本文将围绕这一政策核心,详细解读该300万科技投资的监管机构、资金流向、实际操作流程以及目前的实施进展,助力有意通过投资方式移居香港的申请人更清晰地把握政策脉络,科学规划未来部署。
一、已有投资者完成300万创科投资,项目已全面落地
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近期公布的数据,自政策重启至今,已有超过300宗香港投资移民正式批复陆续发出,表明项目运作步入正轨。以业内机构环球移民为例,在其183组获得正式批复的客户中,已有超过120组成功完成了首轮300万港币的创新科技企业投资。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香港政府对资金监管及落地机制的高效执行力,为投资者带来了相对清晰和可控的操作流程,也让整个计划更具可实施性和信任度。

二、资金监管机制详解:由“港投公司”统一监管
为确保300万港币科技投资的资金使用方向符合政策导向并具备公开、公平、透明的标准,香港政府指定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港投公司”)为该专项投资的监管机构。
“港投公司”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董事会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主席,首席执行官则为陈家齐。该公司旨在通过更有效利用财政储备,推动香港重点产业(尤其是创新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一年中,“港投公司”开展了为期多轮的基金遴选流程,整个过程由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全程监督,并由高伟绅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意见,从而确保基金遴选过程符合国际治理标准。
最终,中标担任资产管理与执行服务的机构为:中银国际英国保诚信托有限公司(简称“中银保诚”)。投资者的300万科技专项投资将通过中银保诚进行统一操作与分配。
目前被官方指定的四家可接受此类投资的创新科技基金包括:
这些基金覆盖初创科技、AI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数字经济等香港重点发展的创科板块,体现出香港希望通过资本引导推动科技生态的决心。
三、投资操作流程梳理:投资、开户、通知、划款
对于申请人而言,3000万港币的整体投资需分为两部分处理。整体流程如下:
1、选择投资机构与投资类别
申请人需优先确定3000万港币的主要投资方向(如港股、基金、不动产等);
2、开立香港投资专户
通过指定银行或机构开设香港投资入境计划专属账户;
3、注入3000万港币资金
全额汇入投资账户后,其中2700万为自由配置投资;
4、启动300万创科投资指令
剩余300万由中银保诚统一联系投资者,并下发付款通知;
5、划拨至指定账户并等待分配
申请人按通知要求将300万划至中银保诚账户,后续具体分配到哪一支基金,目前尚待官方进一步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并不需自行挑选具体创科基金,而是由中银保诚代表其进行后续投资执行。这大大减轻了投资者在判断创投项目上的专业压力,也保障资金合规性和政策一致性。
此次香港投资移民政策的重启,尤其是引入“强制创新科技投资”机制,实则透露出香港政府借助外部资本推进科技转型的战略意图。对于高净值家庭而言,这不只是一次单纯的移民机会,更可能是参与香港未来产业布局、对接国际资源的新入口。
如果说以往的投资移民是单纯为身份而来,那么如今的入场门槛,更像是一张入场券,邀请真正具有全球视野、财富管理能力与产业认知的家庭,深度参与“新香港”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