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业移民的风向正在悄然转变。根据美国劳工部(DOL)近期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美国政府共收到151,773份PERM劳工认证(Program Electronic Review Management)申请,较上一财年(158,987份)下降约4.5%,创下十年来首次明显下滑。
在这些申请中,102,036份获批,5,031份被拒。从行业分布来看,软件开发人员仍是绝对主力,占比高达20.8%,其次是应用软件开发人员、计算机系统分析师、IT项目经理等与信息科技相关的岗位。而在蓝领岗位中,肉类、家禽和鱼类切割工意外跻身前列,凸显出部分传统行业仍对外籍劳动力有较强需求。
一、PERM是美国职业移民的“第一道关口”
对于希望通过“留学—工作—移民”路径实现美国绿卡的外籍人士而言,PERM是无法绕过的一道门槛。
PERM,全称为“劳工认证程序”,是职业移民EB-2和EB-3类别中必须完成的第一步。其核心目的是确保引入外籍员工不会对美国本地劳动力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具体而言,雇主需向劳工部证明:
只有在PERM审核通过后,雇主才能继续为员工提交I-140移民申请,并启动后续绿卡流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PERM不能由个人自行申请,必须由雇主发起。同时,诸如EB-1A杰出人才移民和EB-2国家利益豁免(NIW)等类别则可豁免PERM要求。

二、PERM申请下滑的三大原因
此次申请量下滑,既是数据层面的波动,也反映出当前美国移民环境中深层次的变化,主要归结于以下三点:
1、科技行业裁员潮冲击移民需求
自2022年底起,美国硅谷进入寒冬期,Meta、Google、Amazon等科技巨头接连启动大规模裁员。在此背景下,企业为安置被裁员工并降低运营风险,大多选择暂停或削减新的PERM申请,导致技术类职业申请骤减。
2、企业逐步“去依赖化”H-1B劳工体系
面对H-1B签证抽签机制的不确定性,以及雇佣外籍员工带来的成本和合规风险,不少企业开始倾向于招聘本地人才,从源头上压缩未来可能产生的绿卡申请压力。
3、审理周期严重延长,企业积极性下降
根据最新统计,PERM常规审理时间已从早期的几个月攀升至平均489天,几乎翻倍。这种长周期、低可控性的申请环境,无疑对企业造成极大不便,迫使部分公司选择观望甚至放弃申请。
三、传统路径“走不通”的现实困境
在不少留学生眼中,从F-1学生签证、OPT实习期、H-1B工作签证、PERM劳工证,再到EB-2/EB-3职业移民,是一条看似清晰的美国绿卡路径。但如今,这条路径的挑战已远超以往:
1、H-1B抽签中签率偏低,一旦不中签,身份容易中断;
2、即便中签,跳槽或被裁员都会带来身份转移问题,新雇主未必愿意继续办理签证;
3、PERM流程复杂、用人成本高、审核要求严苛,中小企业大多无力承担;
4、中国籍申请人长期面临EB-2/EB-3排期积压,即便一路顺利,也需7至10年才能拿到绿卡。
可见,传统“学业-就业-移民”路径正面临系统性挑战,越来越多申请人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移民策略。
四、替代路径:NIW与EB-5正成为新选择
在政策收紧与不确定性叠加的现实中,许多高学历人才和有经济基础的家庭开始转向更具确定性与效率的移民途径。其中,国家利益豁免(NIW)与EB-5投资移民成为备受青睐的“两大通道”。
1、国家利益豁免(NIW)——高知群体的“加速通道”
NIW的最大优势在于:无需雇主支持、无需PERM认证,申请人可自主提交I-140与I-485,直接启动绿卡流程。
适合人群包括:
若申请人背景更突出,还可直接尝试EB-1A杰出人才类别。
2、EB-5投资移民——资金雄厚家庭的“快车道”
对于具备经济能力的家庭来说,EB-5则是更稳妥的身份锁定方式。只需投资80万美元到符合规定的商业项目,即可全家申请美国绿卡。
当前,无排期的“预留项目”类别允许申请人直接提交I-485调整身份申请,迅速获得工卡与合法身份,绕开H-1B抽签与PERM流程,最大程度降低留美路径中的不确定性。
在移民政策日益复杂与趋紧的当下,单一依赖“传统路径”已难以应对身份与时间的双重焦虑。对于计划在美长期发展的申请人而言,尽早规划、选择更具可控性的移民方式,正成为时代所需的“主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