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动态调整牵动着无数家庭的规划与期待。2025 年 1 至 4 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工签整体通过率仅为69%,学签更是跌至 43%。这两类原本被视为“移民前奏”的签证骤然收紧,令不少申请人担心:加拿大移民大门是否正在缓缓关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纵观加拿大历史,截至 2022 年人口普查,超过 20% 的居民是一代移民。移民不仅是加拿大社会的根基,更是维系经济与人口结构的核心战略。只不过,今日的低通过率,并非关门谢客,而是全球移民配额竞争加剧的结果。换句话说,加拿大依旧欢迎移民,但对于申请人而言,“选对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

一、临时居民签证:冷热分明的对照
数据表明,工签整体仍具备相对稳定性。在 125,305 份获批案例中:
这意味着,加拿大依旧青睐那些能为本地经济、尤其是劳动力紧缺行业直接做出贡献的群体。
相比之下,学签形势则显得格外严峻:
1、2025 年前四个月,共有 182,404 份申请,最终仅 78,620 份获批,通过率 43%;
2、即便是向来较为“稳定”的 SDS 学签直通车,通过率也仅与整体持平;
3、学签续签稍好,为52%,但远不及以往。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探亲与访客类签证相对宽松:探亲签证延长审批率 91%,超级签证(Super Visa)亦有 77%。这表明,加拿大并未一概收紧,而是有选择地控制教育类签证的流入规模。
二、永久居民通道:本地经验的重要性
真正决定“能否扎根”的,是永久居民(PR)项目。这里的差异化更加明显:
数据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有本地学习或工作经历的申请人,获批几率远远高于境外申请人。CEC 的成功率几乎是 FSW 的两倍,这充分说明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正在从“引进潜力”转向“优先留住本地人才”。
对于境外直接申请者而言,通道仍在,但挑战愈发严峻。如果没有加拿大教育背景或工作履历,仅凭境外学历与职业技能,获批的概率将显著降低。
三、趋势与深层逻辑:不是关门,而是精挑细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原因在于全球配额竞争与政策导向的叠加。一方面,加拿大需要通过移民来弥补劳动力缺口、维持人口增长;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单一类群体(如留学生)又会带来社会承载压力。因此,政策并非收紧所有通道,而是通过差异化设定,将有限的移民名额倾斜给真正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
从申请人的角度看,这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门槛更高”。简单地说,加拿大大门依旧敞开,但只有准备更充分、路径更精准的人才能顺利进入。
四、对申请人的启示:如何在新环境中破局?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申请人需要做出更具战略性的选择:
1、优先考虑本地经验路径
1)若以子女教育为核心目标,可以通过学签+工签的组合策略,先积累本地经历,再转向 CEC 通道。
2)对于年轻申请人而言,这意味着先“登陆”再“扎根”,时间虽长,但成功率更高。
2、关注紧缺行业项目
1)农业、食品加工、医疗护理等行业仍保持较高通过率。
2)对于具备相关职业背景的人群,这是低门槛、高稳定性的“隐形通道”。
3、高净值人群的替代方案
1)对资金实力较强的家庭,可以考虑投资型、商业移民或多身份配置策略。
2)例如,先持有某一低门槛护照,再通过工签/学习渠道进入加拿大,最终实现身份落地。
4、战略思维:全球身份配置
不要把“枫叶卡”当作唯一答案。在全球移民政策不断收紧的大背景下,建立“第二本护照 + 第三国永居卡”的身份组合,才是高净值家庭分散风险、保障子女教育与资产全球化的关键方式。
移民加拿大并未失去可能,只是时代发生了改变。今天,盲目依赖单一渠道已难奏效,唯有结合自身背景、合理评估风险,并在专业顾问的指导下制定长期、分阶段的身份规划,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政策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通路。移民,从来都不是关门与否的问题,而是准备与策略的较量。
« 上一篇 有犯罪记录还能入境加拿大吗?一文看懂政策与解决方案2025-09-01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