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美国移民局(USCIS)正式宣布:2026财年H-1B签证的常规名额(65,000个)与高学历豁免名额(20,000个)已全部用尽。这一公告不仅宣告今年的申请通道正式关闭,更明确指出——本财年将不再进行第二轮抽签补录。这也意味着,数以万计尚未中签的申请人将彻底失去继续争取H-1B资格的机会。
这一变化,打破了近年H-1B配额分配的“惯例节奏”:过去几年,即便首轮抽签结束后仍有小量配额残留,通常会在7月底或8月初开展第二轮补抽,给未中签者提供“翻盘”的可能。而今年,移民局首次在首轮抽签中就完成了全部配额的分配,提前终结了后续操作空间,可谓史无前例。

1、抽签新规落地后,竞争依旧激烈
根据移民局5月公开的数据,2026财年是“一人一抽”新政正式实施后的首个完整申请周期。与往年允许“一人多抽”“雇主多重提名”的策略不同,今年的抽签规则强调公平性与唯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刷账户”的行为。表面上看,中签率从上一财年的28.7%略微上升至34.9%,但本质上,约70%的申请人依然遗憾落选,面临身份失效、离美在即的现实压力。
对留学生群体而言,H-1B曾长期被视作“毕业后留美”的主要合法路径。然而,从2024年起,抽签机制的变化、名额紧缩与政策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交织,使这一路径变得愈发高风险、高门槛。
2、没中签,留美还有其他选择吗?
对于未中签者而言,最现实的出路之一,便是迅速寻找替代性移民路径以稳固自身在美身份。其中,美国投资移民EB-5类别,因其当前处于无排期阶段,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及家庭关注的“Plan B”。
根据现行规定,境内申请人可通过提交I-526E(投资移民申请)与I-485(身份转换申请)进行“双递交”,并在约3个月内获得Combo卡,实现合法居留、学习与工作的权利。这不仅为未中签者“续上身份”,也为其创造了继续留美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3、相比H-1B,EB-5更具确定性与发展弹性
在移民路径选择上,H-1B与EB-5的差异不止于申请方式,更在于长期发展的可控性。
1)绿卡排期问题
中国大陆出生的申请人,即便成功获批H-1B,也需经历10年以上的排期才能最终转绿卡,而EB-5在当前新政下几乎无排期压力。
2)雇主依赖风险
H-1B绑定雇主,换岗需重新申请;EB-5为直接通向永久绿卡的投资项目,无需雇主担保。
3)政策变动影响
H-1B签证受限于年度政策走向与执政风格,一旦法规收紧,影响甚广;EB-5作为法案明确授权的投资类移民类别,法律基础较为稳固,政策波动相对较小。
从身份稳定性、职业自由度与长期可规划性的角度来看,EB-5无疑是更适合高净值家庭与具有中长期留美打算人群的理性选择。
4、EB-5申请基本要求概览
符合条件的EB-5申请人需满足以下核心要件:
1)投资金额
最低需投资80万美元,资金需投入至美国移民局批准的区域中心项目;
2)就业创造
该项目需能在合理期限内为美国本地人创造至少10个全职就业岗位;
3)资金来源证明
申请人需提供清晰、可追溯的合法资金来源证明,包括但不限于工资收入、家庭赠与、房产交易等渠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EB-5投资虽属于经济移民范畴,但其背后的本质,是用资本实现身份的跨越,为家庭开启更自由的教育选择、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及更优质的生活条件。
每年H-1B抽签季,都是一场命运的博弈。中签者如释重负,未中者心灰意冷。然而,从移民政策的趋势来看,美国正在逐步向更加“择优”且“资本驱动”的移民体系转型。EB-5的稳步恢复与新政推动,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如果说H-1B像是一场不可控的“概率游戏”,那么EB-5则更像是一条“可设计、可规划”的路线图——它将移民的选择权,从抽签系统交还到个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