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正式公布了对经营管理签证(Business Manager Visa)申请条件的修订方案,并计划于2025年10月中旬正式实施。对于计划在日本创业或通过商业途径定居的外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转折。
在过去的数年间,日本经营管理签证因其相对低门槛与灵活性,成为不少海外人士登陆日本的重要渠道。然而,这一“便捷路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风险与漏洞:部分申请人并未真正投入商业运作,而是通过设立空壳公司、伪造材料等方式,将签证转化为“居留捷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政府决定全面提高门槛,借此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政策转型。

一、政策修订的核心变化
与现行标准相比,此次修订可谓“翻倍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投资门槛显著提高
旧规:最低投资额500万日元。
新规:直接提升至3000万日元,增加了6倍。
这意味着只有真正具备资本实力的企业家,才有可能顺利跨入门槛。
2、雇佣要求更为严格
申请企业必须至少雇用一名在日本居住的全职员工,不再仅仅依赖投资金额作为唯一标准。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申请企业能够切实创造就业机会,对当地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3、申请人资质门槛提高
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管理经验,或
持有工商管理或相关领域研究生学历。
这意味着,单纯依靠资金而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的申请人将被排除在外。
4、商业计划书需经官方审核
商业计划书必须提交至指定机构进行审查,不仅要具备完整性,还要证明其可行性与市场逻辑。
换句话说,“纸面公司”的时代彻底结束。
二、政策背后的逻辑
日本政府为何在此时选择收紧政策?原因主要有三点:
1、打击欺诈行为
近年来,虚假申请与不合规续签现象频发。典型案例包括设立空壳公司、伪造财务报表等。据统计,2023年至2024年间,日本出入国管理局在对300余家持签公司进行调查时,大多数存在续签材料可疑的情况。
2、回应社会关切
部分议员指出,经营管理签证已被不少人作为“低成本定居”的捷径,而非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这种偏差与日本吸引外资与国际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
3、政策目标转型
日本正试图将该签证与其更宏观的经济目标相匹配,即只吸引那些能够为经济和就业市场创造实质贡献的企业家。
三、数据视角下的趋势
数据同样佐证了日本政策收紧的必然性。
1、截至2024年底,共有41,615名外国人持有经营管理签证,比2022年的31,808人显著增加。
2、其中,中国公民占比超过一半(21,740人),为最大的申请群体。
3、其他主要来源国包括尼泊尔、韩国、越南、巴基斯坦等。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现有标准,只有约4%的签证持有人公司资本超过3000万日元。这意味着一旦新规实施,大部分现有企业将不再符合续签条件。由此可见,此次修订不仅影响新申请人,同样对现有签证群体构成挑战。
四、对申请人的影响与应对
可以预见,此次政策调整将带来三方面的影响:
1、创业成本大幅提升
从500万到3000万日元的跨越,将大幅提高资金门槛,使“低资本尝试”模式几乎不复存在。
2、申请难度明显加大
不仅需要资金,还需学历与经验背书;再加上商业计划的审核制度,整体难度直线上升。
3、申请人群结构重塑
今后,能够顺利获批的申请人,将更多是具备实质产业背景、资本实力与长期规划的企业家,而非仅为居留便利的个人。
对于仍在考虑申请的人来说,这一政策调整也带来了短暂的“窗口期”:在2025年10月中旬前,仍可按照现行标准(500万日元+基础条件)申请。对于希望以较低成本登陆日本的客户而言,这是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