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一项对教育体系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修订,宣布自2027/28学年起,将重新界定“本地学生”资格,并调整与政府资助专上课程相关的申请条件。这一政策的调整,不仅涉及学费负担的转变,也对众多计划赴港求学或已在港居住的家庭产生了直接影响。与此同时,这一节点也再次凸显了“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在未来教育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一、政策修订的关键变化
1. 本地学生资格门槛提升
根据新规,原本只要在首次获发受养人签证或进入许可时未满18岁,便可被视作“本地学生”的规定将不再适用。自2027/28学年起,申请资助专上课程的受养子女必须已在香港连续居住满两年,方具申请资格。此举意在确保政府资助资源优先惠及真正扎根本地的学生家庭。
此外,持有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或其他入境计划签证的申请人,其子女亦被排除在资助申请范围之外。这意味着,即使合法居港,也不再自动享有申请政府资助课程的资格。
2. 学费结构重新划分
新政策对课程费用作出重新分类:
3. 过渡期与资格证明机制
考虑到政策衔接安排,2027/28学年将暂以“居港满一年”为资格门槛,自2028/29学年起正式施行“两年居港”硬性标准。
在资格审查方面,申请人需通过以下方式提供有效居港证明:
4. 相关资助计划联动调整
以“本地学生”身份为前提的各类政府奖学金、贷款计划等也将同步修订申请资格,确保政策在操作层面具有一致性和可执行性。
二、受影响群体画像
1. 受养子女群体
政策调整对持受养人签证、在内地成长、计划通过香港高校升学的学生群体造成显著影响。若未来两年内未能满足“在港连续居住”要求,将失去申请政府资助学额的机会,需转而以非本地学生身份承担高昂学费。这对于原本以低成本进入香港教育体系的路径构成实质性阻碍。
2. 工作签证持有者家庭
许多以全职工作签证在港生活的家庭,原本寄望子女享有“本地学生”待遇,现需重新规划教育路径。这类家庭或将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承担非资助学费继续求学,二是尽早规划移居安排,以便在政策实施前满足居港要求。
三、政策变动下的应对之策:高才通项目的战略价值
在教育政策门槛不断抬升的背景下,“高才通”计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计划不仅是应对教育资源再分配的有效工具,也为个人和家庭在港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妥的身份保障。
1. 子女教育路径更加稳固
通过高才通计划获得香港身份后,家庭可提前为子女规划升学路径。子女在2026/27学年之前入学,仍可按照“本地学生”标准申请学额,确保在政策正式落地前享受资助待遇,规避高额学费压力。
2. 抢占政策窗口期红利
当前高才通计划仍处于相对宽松的申请阶段,各类申请人群可据其资质灵活选择路径:
把握当下,提前完成身份转换,不仅能锁定教育资源,还可避免未来政策进一步收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3. 实现事业与家庭双重布局
高才通计划为持证人提供在港自由工作、创业或转换职业的权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也为个人事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平台。选择在此阶段入港,等同于为家庭建立一个具备教育、职业与资产配置多重价值的立足点。
此次港府对“本地学生”定义的修订,既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趋势,也对未具长期规划的家庭构成现实挑战。与其在政策落地后仓促应对,不如提前通过高才通项目谋定而后动,确保子女教育路径顺利、家庭发展稳健。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拥抱变化、借力政策,是掌握未来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