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以来,该政策迅速吸引了大量海内外高学历、高收入人士的申请。然而,伴随着首批申请人陆续进入续签阶段,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为何明明满足条件,却只获批1至2年签证?3年签为何如此难拿?本篇文章将深入解析高才通续签的评审逻辑与潜规则,并提供实操建议,助您稳稳拿下3年批复!

一、续签的“明规则”:高才通续签核心要求有哪些?
高才通的首次签证批复年限,根据申请人类别有所不同:
1、A类(高薪人士):首次通常获批3年;
2、B/C类(世界百强毕业生):首次多为2年。
续签阶段,理论上可申请一次性延长3年,但是否获批,并非自动通过。香港入境事务处将综合评估申请人对香港的“实质贡献”,主要考察以下几个维度:
1、稳定就业或创业
须提供在港工作合同、工资流水、税单,或提供自营公司商业登记、利得税报表等材料,证明持续经营。
2、薪资水平合理
建议年薪不低于40万港币(即月薪3-5万港币),且应与行业职位水平相匹配。
3、雇主资质过关
雇主需具备经营资质,财务状况稳定,并能配合出具续签所需的支持材料。
4、在港生活联系
尽管暂无硬性居住时长要求,但是否在港租房、子女是否就读本地学校、配偶是否在港工作等,都是评估“扎根程度”的重要参考。
如果存在“挂靠公司”、薪资虚高或联系薄弱等情况,极有可能被缩短签证年限,甚至被拒签。
二、续签年限“缩水”的五大风险雷区
现实中,许多申请人原以为续签水到渠成,结果却只获批1-2年,原因大多集中在以下几类“隐形地雷”:
1、临时入职或挂靠工作
签证临近到期才匆忙入职的申请人,即便薪资看似合理,也容易被入境处视为“临时挂靠”。此类情况常见的处理是仅批6个月观察期,实为“警告式签证”。
2、入职时间不足6个月
入境处更倾向于视6个月以上的雇佣为“稳定就业”。若递交续签时入职不足半年,即便薪资合规,也可能只获批1年,属高风险操作。
3、公司运营不达标
如申请人为自雇人士,自营公司若处于初创、亏损、无实体办公地址等状态,都会被认定为“不具可持续性”,签证批复年限将大打折扣。
4、在港生活痕迹太少
例如经常往返内地、长期居住在海外、没有租房合同或家庭成员在港定居的记录,都会被质疑“未真正融入香港社会”。
5、特定行业的审查更严
保险业从业者尤其需注意。尽管行业合法合规,但由于收入波动性大,续签审批周期长,材料要求高,若无正式牌照或收入不稳定,也容易被缩短批复年限。
三、如何提升续签成功率?四大实操策略
策略1:高薪+稳定雇佣
确保年薪在40万港币以上,保留好12个月工资流水和强积金(MPF)缴纳记录,是续签最重要的硬性保障。
策略2:雇主选择要谨慎
优先考虑跨国企业、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如雇主为中小企业,应附上公司简介、业务合同、客户订单等增强信任度。
策略3:强化“在港联系”证据链
1、正规租房合同及水电煤账单;
2、配偶或子女在港定居/就学证明;
3、医疗、保险、银行理财、社团活动等生活痕迹;
4、出入境记录应尽量显示“以港为家”。
策略4:提前3个月准备续签材料
确保旅行证件与劳动合同有效期覆盖续签年限。准备清单包括:
四、若续签失败,怎么办?
即便首次续签遭遇缩短或拒签,也并非无计可施:
1、补交材料
如补充更高薪酬的offer、更详细的公司经营材料;
2、申诉解释
可委托专业律师或移民机构提交书面解释;
3、转换路径
转为“优才计划”、“专才计划”或“投资者签证”等其他香港身份路径。
高才通虽属“人才引进红利政策”,但并不意味着无门槛长期居留。要想顺利获批3年续签,需从薪资、雇主、在港联系三个维度同步布局,提前规划、持续经营。正如种树,只有根扎得够深,枝叶才会繁茂;在香港留下生活与工作的印记,才是续签之路最稳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