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移民领域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焦虑浪潮。起因是越来越多持H-1B签证的在美外籍工作者,在失业后的“60天合法宽限期”内,竟意外收到了由美国国土安全部签发的“出庭通知”(Notice to Appear,简称NTA),标志着正式进入移民驱逐程序。据美国移民局(USCIS)披露,自2024年2月28日以来,已累计发出超过26,700份NTA,平均每周约1,840起遣返程序被启动。这一执行力度的变化,令H-1B持有者陷入空前不安,也暴露出移民体系中某些“灰色地带”的法律风险。
一、曾经的安全缓冲,如今的身份隐患
按照H-1B签证的传统规定,若持有人遭遇雇主解雇或主动辞职,法律赋予其60天的“宽限期”用于寻找新雇主并完成签证转移,或申请转换为其他合法身份(例如B-2旅游签证);如不打算继续留美,也可在宽限期内自行离境。此窗口期内,签证持有人在法律上仍被视为“维持合法身份”。
然而,依据《联邦法规》第8卷214.1(l)(2)条款,国土安全部保留“可酌情缩短或取消”这60天期限的权力。这意味着,宽限期的存在并非铁律,而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范畴。
近期频发的出庭通知,正是这一政策倾向变化的直接体现。许多在宽限期内尚未违反移民法规的个体,也开始收到NTA,被强制纳入遣返流程。这一变化虽非法律层面的改革,却显示出执法尺度正在趋向收紧。

二、谁可能成为下一批“风险人群”?
从目前案例分析来看,以下几类H-1B持有人可能被列为重点执行对象:
1. 身份转换失败者
在60天内尝试转换身份(如申请B-2签证)却遭拒,并且原H-1B签证已到期,便存在“身份空窗期”风险。一旦移民系统记录显示其“无合法身份”,将直接触发驱逐程序。
2. 有刑事背景记录者
无论是曾被捕、被起诉,或存在刑事定罪记录,均可能成为NTA重点筛查对象,即便相关案件已结案。
3. 被怀疑危及国家安全者
虽较为罕见,但若申请人被怀疑涉及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事务,执法机关可能跳过宽限程序,直接启动遣返流程。
三、危机下的两大应对策略
1、短期:收到NTA,如何应对?
一旦收到NTA,切勿惊慌,更不应自行离境或忽视处理。应第一时间联系资深移民律师,根据个人情况评估以下应对方案:
1)是否可申请撤销出庭通知;
2)是否具备自愿离境的条件以免留不良记录;
3)是否可以提交新的身份转换申请;
4)是否存在被豁免的可能性。
每个案件的处理策略都需“量身定制”,切忌使用通用模板进行应对,以免错失关键申诉窗口。
2、长期:主动规划移民路径,摆脱H-1B依赖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政策执行的宽容度上,不如考虑更稳定的移民通道。在当前形势下,EB-5投资移民无疑成为一条兼具合法身份与长期居留可能性的优选方案。
当前,美国移民局允许境内申请人通过“双递交”机制,即同时提交I-526E投资移民申请与I-485身份调整申请。一旦提交,即获得合法身份维持权,无需依赖H-1B签证或抽签运气。
此策略尤其适用于以下群体:
1)连续多年抽不中H-1B的F-1毕业生;
2)遭遇裁员、工作中断,面临身份失效的技术人才;
3)希望在美稳定定居并拥有更大职业自主权的人群。
通过EB-5,不仅摆脱了雇主绑定的限制,也规避了宽限期“失效”的法律风险,是实现身份转换与家庭规划“双保险”的理性之选。
移民政策的本质,从来不是静态规则,而是“规则+执行”的双重系统。对于每一位在美发展的H-1B持有者而言,法律框架之外的执行倾向,往往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变量。
因此,唯有保持信息敏感度、合规意识与主动规划精神,才能真正避免“陷阱”变“危机”,在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确定性通道。
« 上一篇 中国留学生的身份困局,在风向突变中寻找确定性的路径2025-06-23
» 下一篇 没有了